数九隆冬去滑冰:满族习俗的冰上运动——走白冰,原来是走百病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文章插图
雪后的避暑山庄如意湖冰面1.母亲在的时候,每年正月初一,吃完饺子,挨家拜完年后,都会让我们去冰上走一圈儿,说:大年初一走走冰,一年到头不腿疼。事实上,走冰去病,是满族的一个习俗。辽宁《风城县志》记载:走白冰是满族的一种风俗,每年正月十六,月上东山之后,近河边者,妇孺驰行冰上,名曰走百病(百病与白冰谐音),还有歌谣:轱辘轱辘冰,腰腿都不疼,一走去百病,是个老寿星。冰滑易摔,在冰上走路,比在陆地上走路更锻炼腰和腿部的肌肉,对健康绝对有益。
文章插图
2.满族历史上生活在东北,一年有好几个月是在冰天雪地中,因而对于冰雪运动更是独有情钟。据《满洲老档秘录》记载:明朝熹宗三年(1623)正月初二,努尔哈赤在太子河的天然冰场上,举行速度滑冰和冰球表演赛,参赛者不但有满族贵族、官员,还有满蒙王妃和官员的家属,比赛结束,一等奖赏银二十两,二等奖赏银十两。比赛结束,在冰上开国宴表示庆祝。
文章插图
《冰嬉图》局部满人滑冰,不但是游戏,还根据东北的地理环境,把滑冰广泛的运用到军事上,努尔哈赤本身就是一个滑冰高手,他在统一各部的战争中,组织了一支善于滑冰的高机动性部队。历史上,努尔哈赤麾下那支以滑冰闻名的费古烈部队就曾在墨尔根城遭到蒙古的巴尔虎特部落围攻时,完成过“天降神兵”的经典战役。清兵入关后,也将“冰嬉”的习俗也带进了关内,滑冰早期也成为军事训练的内容。每年,当湖面冰冻十分坚实时,清朝皇帝就要在北京的北海或中南海来校阅八旗清军滑冰。
文章插图
电视剧《甄嬛传》里的滑冰3.宋志英等人编著的《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记载: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军队滑冰的军事训练,在八旗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每旗又组建了一个“健锐营”。据清“健锐营”编旗志载,健锐精壮,多抽自八旗熟于技术者,按其所学编制入伍... ...其中设四营为一翼,设翼长,每两营设一管带,营有营总。一个营管辖五队,队设队长。每队管辖五堆,堆设堆长,每堆编制为25人,共计5000人。这5000人为清代特有的滑冰队。每年校阅期(冬四个月)冰鞋处要从健锐八营中抽调精于滑冰技术者1600名(每营200人)组成技勇冰鞋营,直属“冰鞋处”领导,组织集中训练,接受帝后的校阅。
文章插图
表演开始了:为了满足帝后、番属的观赏需要,在滑冰表演中又融入了“射彩球”、“转龙射球”、“冰上蹴鞠”、“冰上掷球”等武术、杂技、技艺。使冰嬉难度和技术水平达到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程度。其中“摆山子”、“一马十三式”两种技艺类似现代的大型团体操。表演时,左右两队共100名冰鞋,在事先画好的只能容下一人的纹线之间,按照“万子锦”,“葫芦锦”等名目繁多的花纹组成的图形,整齐划一的表演,有“燕子戏水”、“凤凰展翅”、“洞宾背剑”、“青龙回头”、“白虎摆尾”等24种高难动作。而且100名冰鞋同时表演,无一人摔倒和纷乱之状,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文章插图
4.滑冰在民间的形式就多种多样了,战争逝去,人们更喜爱和平。清人的这首《冰嬉》就纯粹是冰上表演了:朔风卷地河水冻,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嬉,炼铁贯韦当行滕。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铁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往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攲侧,凌虚取势斜燕轻;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
- 二十四节气诗!真的很美!
- 数九寒天钓鲫鱼,三种天气不出门,三种钓位别下钩,不然十有九空
- 「速度滑冰」平衡还是拉伸?不要再犹豫了,一个动作全练到了
- 滑冰:适合女性的运动到底有哪些?
- 「暖心行动」暖心行动—隆冬里为流浪猫狗撑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