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未婚,没有一儿一女,为何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母亲”
母爱之神圣与伟大,似乎天地间再难有其他情感与之匹敌,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感受着这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小小生命,生命自此而更为广袤坚韧。古语曾言:“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便是赞颂母亲为孩子而焕发的强大奉献精神与意志力。
作为母亲,伟大的标准是什么呢?儿女众多,个个成器?又或是母慈子孝,和乐融融?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判断一个母亲的伟大程度,因为每一位母亲都是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地抚育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都同样伟大。然而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位“中国最伟大的母亲”,获此称号却是众望所归,她就是林巧稚。
或许有许多人已熟知她的名字,但时隔久远,仍有更多人感到陌生,这位终生奋斗于医疗前线的伟大医生甚至没有组建家庭,也没有真正诞育自己的子女,但是天下万婴都是她的孩子,被称为“万婴之母”的她在分娩时挽救了万千母婴的性命,如同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一般为初生儿保驾护航,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绍她的人生故事。
文章插图
一、自幼立志从医,力排众议赴协和
上世纪的中国国力微薄,医学发展并不乐观,医学人才及技术稀缺,而林巧稚却凭一己之力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军人物。那时的妇产一科素有“南梁北林”的说法,便是指广州的梁毅文与北京的林巧稚。这两大权威人物的地位无人可撼动,而被称为“北林”的林巧稚实际上是一个地道的南方人,只因就业、成名皆在北京协和医院,这才得此名。
林巧稚于1901年出生于福建鼓浪屿一个书卷气颇浓的书香世家,明媚朗丽的海岛风情孕育出钟灵毓秀的小小巧稚,这个名字寄予了父亲希望她一生灵巧稚拙的期盼。林巧稚的父亲是一个自新加坡留学归来的华侨,全家都信奉基督教。
文章插图
在这样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林巧稚从来没有旧社会闺阁女子的娇气,为人十分自立自强,更在父亲的教导下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然而她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五岁那年,母亲罹患宫颈癌去世,生前受病痛折磨而痛楚万分的模样在巧稚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使得小小年纪的她自此立下拯救天下苍生的宏愿。
进入学堂后,巧稚一直品学兼优,18岁那年,遵从父命的她从女子师范学院毕业。父亲在为她规划未来时,认为女孩应当谋求安稳,留校任教,林巧稚却不愿再按照家人规划的轨迹走下去,而想要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追逐自己的梦想。
医学专业的学习艰深而广博,至少需要八年才能毕业,继母百般不愿,认为巧稚学成后年纪大了,再难找到好人家,父亲也为昂贵的学费踌躇不定。林巧稚并未因家人的阻挠而动摇,为学医而立下终身不嫁的誓言,落得继母与哥哥不以为然的讥讽,岂料倔强的她真的终生未嫁,以一生的坚持化作了最完美的回答与反驳。
文章插图
二、入学考试一波三折,投身医学事业成为“万婴之母”
费尽唇舌终于说服家人的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受美国先进技术与丰厚资金的支持,有着行业内最顶尖的医疗技术,因此入学标准也十分严苛,150名学生中只有25名能够得到入学资格。
以林巧稚优异的成绩,入学本不在话下,岂料考场之上横生枝节,在进行英语笔试时,一名考生突发中暑而昏厥,尚未答完卷的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放下笔对她进行急救,等到返回考场之时,考试已然结束。
林巧稚认定自己落榜,便不做幻想,平静返乡,岂料一月之后竟收到了意外之喜——一封协和的录取通知书被送到了她的手中。
原来,她在考场的所作所为都被监考老师上报校方,她救死扶伤的仁心与临危不惧的沉稳心态正是医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加之其他科目成绩优异,校方最终做出破格录取的决定。
- 他是《精武门》陈真原型,张学良曾拜他为师,却没有为霍元甲报仇
- 一生只有一位皇后,也从不纳妃,两人相伴18年!
- 世界最受人“唾弃”的雕塑,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 《百家姓》里虽然没有写,但“神”的确是个姓氏,现在依旧有人姓!
- 纵观徐志摩一生三位佳人伴终生,到底谁才是他的真爱!
- 《白鹿原》最经典10句话,说透了现实,读懂能受益一生
- 战国时没有国土却影响巨大的国家,因为自我要求太严格,最终灭绝!
- 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是啥意思,背后还藏有什么
- 马未都: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却没有钱去收,就会介绍给我
- 灵隐寺的一副对联,14个字写尽了一生,点醒了多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