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黑氏》:“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个丑妇对欲望的抗争( 三 )
文章插图
木犊活着像一个劳动机器,不知疲倦地运作着,多年以后,饭馆的生意红火,请了帮厨与女工,木犊仍旧整日忙碌,哪怕是陪客人喝酒,和老厨工聊天,仿佛只有蛮牛似地工作着,才以证明他活着的意义,他像一个生存的空壳。三十来年噬骨的穷困,木犊父子全身上下好像就只长了一张嘴,每天只有一个想法:怎样填饱肚子。物质的贫瘠掏空了精神上的丰盛,当他娶完黑氏做媳妇,探索过人之常情的那点事儿,一切索然无味,陪黑氏不比他干活更有意思,他和黑氏的婚姻裂痕,无关乎对错,只是命运的必然性罢了。
文章插图
来顺上有八十岁头脑糊涂的爷,老娘体弱多病,下有三个妹妹都在上学,月挣二十八块钱,除去家庭开支都快入不敷出,连一双像样的鞋子也买不起,更别提讨媳妇。他对于黑氏的感情,一直处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底层,所有构建的甜蜜语言和锲而不舍的痴恋,内里都是发自本能的欲望,黑氏不过是他仅能抓住的唯一异性罢了。小男人一家,更照见人性之卑琐。对金钱毫不遏制的贪婪,对欲望的臣服,权欲的谄媚,不加掩饰、触目惊心,原始的欲望之下,是文化未曾抵达的蛮荒。《黑氏》的行文节奏舒缓,语言也异常优美,对人物心理细致的刻画纤毫毕现,但是有一种粗粝的、掺杂原始气息的感觉泥沙倶下,物质贫瘠和精神贫瘠背后,是未被时代目光抚触到的乡村世界所缺失人文关怀。贾平凹将文字镜头定格于这样一群人物中,既有对生存的敬畏,亦有对边缘性 的小人物的悲悯。
文章插图
贾平凹
文章插图
综评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黑氏与来顺夜宿陌生乡村的荒宅,受尽围观和惊吓。来顺拉着黑氏拼命地往远方跑,黑氏心底升出一片茫然,未来到底是苦是甜?对于黑氏的移情,小说有一段诠释:弱者的“同情”,女人之所以称为女人,自多了一份比男人所没有的柔水一般的同情心,她满足于男人对她的爱悦,一个动作、几句言语,就可以换得万般感念。而男人,若野蛮无赖式地一味施侵略政策,这感念就随之消灭,但乖觉的男人则来一种小技,装作受屈受辱,那女人的柔水就海一样深,四处溢流。
文章插图
黑氏是一个自我意识的觉醒者,然而有限的生活经验与狭窄的生存环境,给她限定了成长的天花板。至始至终,她都没能够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意识。她身体强壮,吃苦耐劳,完全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然而从小男人到木犊再到来顺,都是她下意识的依靠对象。“同情”是最高级的施舍,在对两个男人的情感“施舍”中,黑氏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精神净化。但现实是冷静的,建立在男性基础上的个人成就感,自由就如同空中楼阁,黑氏无论如何都不能扑腾出既定的命运。没有独立意识的依傍,这种奋不顾身的追求是苍白无力的。-END-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 贾平凹因这本书,被扣“流氓作家”,季羡林 20年后将大放异彩
- 《得不到的爱情》霸占热搜:民国流行歌曲为何能传唱至今?
- 贾平凹口无遮拦,用名气在书法圈捞钱,是在挑战书法家的底线
- 名人的书法被拍砖,是因为水平低吗?看看郭德纲和贾平凹就知道了
- 贾平凹女儿贾浅浅,因盛产低俗诗爆红,背后的老贾却更让人憎恶!
- 你敢直呼父亲的姓名吗?贾平凹给出了很现实的答案,发人深省
- 贾平凹:人生十悟,67岁,年近古稀的年纪才明白
- 贾平凹的书法作品动辄几万,几十万,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买?
- 观音助唐僧师徒取得真经,为啥却得不到如来的任何奖赏
- 贾平凹一个人有怎样的命运,早已命中注定,只需看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