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

本地从未有过的植物突然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比如南方出现北方草原和森林中常见的白桦树;南方随处可见 , 北方却寥寥无几的野生菌突然在北方出现 。 如果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 , 北方出现南方特有的植物 , 我们该高兴还是担忧呢?
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
文章图片
白桦林
2021年8月中旬 , 北京市密云区林业部门在五座楼林场的一段海拔550米的山坡上 , 发现了一个北方非常罕见的植物 , 名叫“尖帽草” 。 这株尖帽草形态娇小 , 株高不到6厘米 , 茎叶仅有4棱 , 叶片细窄 , 长约6毫米 , 宽约2毫米 , 花朵只有米粒般大 , 每朵花上有4枚花瓣 。 它与卷柏和莎草等植物混合生长在一起 , 不是特别显眼 。
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
文章图片
密云区林业部门发现的尖帽草植株
尖帽草本应该生长在哪里?
尖帽草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禾本目马钱科中的一种植物 。 在此之前 , 北京地区并没有任何一种马钱科植物 , 北京植物志也没有记载过尖帽草 , 在北方其他地区也很少分布 。
马钱科植物是一个泛热带分布类型的科 , 在全球约有28属550种 , 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 但也有少数种类散布到暖温带 。 就全世界范围来说 , 属种最多的是热带美洲 , 其次是非洲 , 然后是亚洲和大洋洲 , 亚热带靠近寒带的欧洲却从未有马钱科植物分布的记载 。
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
文章图片
马钱科植物:灰莉
尖帽属的植物属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分布的类型 , 全属约有40种 , 分布中心为澳大利亚 , 分布区的范围从达塔斯曼尼亚(澳洲以南)到新西兰和新喀里多尼亚 。 亚洲则从印度德干、斯里兰卡至马来西亚、印尼、新几内亚、加罗林和日本、朝鲜 。 我国产2种 , 分布于山东、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 。
这些地区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 全年气候温暖、降水量充足 。
如果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 , 以我国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 , 分界线以北为北方地区 , 分界线以南为南方地区 。 南方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南部 , 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 , 青藏高原以东 , 大部分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
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
文章图片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南方地区冬季最冷平均气温在0℃以上 , 夏季最热的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 , 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 , 四季分明 。
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一般情况下 , 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左右 , 夏季时雨水较多 , 除西南部分地区外 , 基本没有明显的旱季 。 再加上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 拥有充足的水源 , 所以植被繁茂 , 种类丰富 。
所以 , 南方是最适合尖帽草生长的地区 。
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
文章图片
尖帽草的花
属于北方的北京为何会突然出现尖帽草呢?
目前推测有两个因素:整体气候变暖、北方降水量增多 。
近一个世纪以来 , 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 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 , 温室效应不断积累 , 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 , 能量不断地在地气系统积累 , 导致温度上升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候变暖现象 。
1981年~1990年 , 全球的平均气温就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 到了2019年 , 全球平均气温就比工业化之前高出约1.1℃ , 每个连续的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 。
中国降水北迁,北京首次发现罕见尖帽草,北方会变成南方吗?
文章图片
2019年全球气温升高了1.1℃
别看气温只上升了这小小的1.1℃ , 却会给生态带来很大的影响 。 气温升高后产生的热能会为空气和海洋提供巨大的动能 , 这样一来 , 形成大型或超大型飓风、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 我们最熟悉的灾害就要属台风了 , 台风不但会破坏建筑物、危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 也会带来大量的降雨 。
2012年左右 , 就有很多人明显地感到 , “华北地区干旱少雨 ,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 中国气象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 华北地区的降水量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多 , 北京2012年的降水量就超过了近30年的均值 , 天津、河北等地的降水量也有比同期偏多的情况 。 我国持续了近30年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 , 东亚夏季风增强 , 夏季多雨带位置全面北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