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上市后市值蒸发276亿港元 资本觉得“不香了”?( 二 )


广告及市场费用方面 , 泡泡玛特从2020年上半年的0.30亿元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0.57亿元 , 同比增长了86.8% , 对此泡泡玛特称主要由于线上收入增加 , 线上渠道的宣传推广随之增加 。
净资产收益率跳水式下滑
作为一家潮流玩具为主的企业 , IP运营和创作设计是泡泡玛特的核心驱动力 , 这两点对泡泡玛特来说也至关重要 。
按IP划分来看 , 报告期内自有IP、独家IP、非独家IP分别录得9亿元、3.94亿元、2.88亿元 , 分别为泡泡玛特上半年贡献50.9%、22.2%、16.2%的营收 。 其中 , 自有IP的比重较上一年的34.4%提升了16.5%;独家IP的占比同比有所下降 , 去年同期占比为33.4% , 同比下降11.2%;非独家IP的比重较为稳定 , 去年同期为16.3% 。
泡泡玛特上市后市值蒸发276亿港元 资本觉得“不香了”?
文章图片
再以更具体的IP来看 , 财报显示 , 报告期内泡泡玛特头部IPMolly和Dimoo分別营收2.04亿元、2.05亿元 ,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1.9%和74.5% , 两个IP各自占到泡泡玛特2021上半年所有IP营收的11.5%、11.6% 。
泡泡玛特上市后市值蒸发276亿港元 资本觉得“不香了”?
文章图片
泡泡玛特今年4月推出的SKULLPANDA第二款熊喵热潮系列 , 在报告期内营收达9280万元 , 内部设计师团队PopDesignCenter打造的小甜豆也创造了6370万元的营收 。
报告期内 , 泡泡玛特还推出高端潮玩产品线MEGA珍藏系列 , 6月发售的MEGA珍藏系列SPACEMOLLY×海绵宝宝联名款1000%(70CM)限量发售3000体 , 以抽号的形式购买 , 吸引了超100万人次的参与 。
如今 , 泡泡玛特已形成了以设计师、零售渠道和产业链为支点的品牌优势 。 泡泡玛特旗下签约了如Kenny、毕奇、龙家升等知名潮玩设计师 , 同时还与世界知名品牌合作 , 为经典IP形象打造时下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潮流产品 , 如和华纳合作开发的哈利波特系列、和漫威合作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和迪士尼合作的公主系列等 , 泡泡玛特因此也形成了更为多元的IP布局 。
泡泡玛特上市后市值蒸发276亿港元 资本觉得“不香了”?
文章图片
不过 , 泡泡玛特自主产品拖累了公司的毛利率 。 财报显示 , 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1.1%下降至66.9% , 对此 , 泡泡玛特称主要是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以及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和供应链人工成本上涨所致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5.2%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63.0% , 泡泡玛特解释称 , 主要由于自主产品的毛利率下降 。
此外 , 泡泡玛特外采和其他产品产生的毛利率下降到31.0% , 主要由于产品结构优化 , 产品采购成本略有上升 。
财报显示 ,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已经从2019年的46天 , 增长至2020年的78天 。
更引发投资者关注的是 ,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出现跳水式下跌 。
数据显示 , 2019年上半年 , 公司净利润收益率达51.92% , 2020年上半年下跌至15.43% , 到了2021年上半年 , 净资产收益率仅剩下5.77% 。
有行业人士表示 , 净资产收益率是最受到投资者关注的指标 , 体现了公司赚钱的效率 。 泡泡玛特净资产收益率下滑 , 说明公司赚钱效率在走低 。
潮玩经济赛道日益拥挤
净资产收益率走低的泡泡玛特 , 所处的潮玩赛道日益拥挤 。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潮玩经济市场规模达到294.8亿元 , 预计2021年将以30.4%的增速升至384.3亿元 。 而热衷潮玩的用户中对于盲盒偏爱的消费者更是占到了62.95%的比重 , 手办、模型的占比分别为52.33%和52.07% 。
盲盒除了本身是一种休闲玩具外 , 还具备收藏属性、商品未知的惊喜属性、交流交换的社交属性等 。 凭借着在年轻一代中拥有大量拥簇 , 泡泡玛特主打着盲盒这一模式开启了自己的资本之旅 。
泡泡玛特上市后市值蒸发276亿港元 资本觉得“不香了”?】如今 , 这一赛道吸引了乐高、万代、迪士尼等拥有很强竞争力的外国品牌的加入 , 此外 , 还有19八3、52TOYS、奥飞娱乐等国内品牌蓄势待发 , 都在发力抢占包括盲盒在内的潮玩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