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何绍基是如何“变古为我”的?( 六 )
本文图片
五、意有专属 , 大胆取舍
何绍基虽临古精勤 , 但并非盲目地死临 , 他特别注重为何而临 , 从临摹中要得到什么 。 马宗霍评其临汉碑曰:“东京诸石 , 临写殆遍 , 多或百馀通 , 少亦数十通 。 每临一通 , 意必有所专属 , 故一通有一通之独到处 。 ”又曰:“每临一碑 , 多至若干通 , 或取其神 , 或取其韵 , 或取其度 , 或取其势 , 或取其用笔 , 或取其行气 , 或取其结构分布 。 当其有所取 , 则临写时之精神 , 专注于某一端 , 故看来无一通与原碑全似者 , 昧者遂谓蝯叟以己法临古 。 不知蝯叟欲先分之以究其极 , 然后合之以汇其归也 。 ”用此法临古 , 看似与原作大相径庭 , 得之甚少 , 其实这正是何绍基的高明之处 。 如此临摹当然要比囫囵吞枣式的什么都似像非像要深刻得多 , 它有助于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 有助于深入地领会原作的真谛 , 也有助于更好地消化吸收 。
本文图片
世人学习金文 , 多师其凝重朴厚 , 何绍基在临摹时并非亦步亦趋 , 而是挖掘其中的某一点 , 不依常法 , 偏师其流动与斑驳 , 使之强化为属于自己的符号语言 。 取舍之间 , 足以看出何绍基的胆识与智慧 。 世之所贵 , 必贵其难 , 草书难于严重 , 真书难于飘扬 。 人皆避难趋易 , 何绍基却迎难而上 , 从而以非常之举得非常之果 。
《黄庭经》为右军小楷代表作 , 此帖因以潇洒俊逸、清丽妍妙见长 , 很少有人关注它古拙与篆分意度的一面 。 何绍基却别具慧眼 , 与常人之说迥异:“观此帖横直撇捺 , 皆首尾直下 , 此古屋漏痕法也 。 二王虽作草 , 亦是此意 。 唐人大家同此根巨 , 宋人虽大家 , 不尽守此法也 。 今世《黄庭》 , 皆从吴通微写本出 , 又复沿模失真 , 字势皆屈左伸右 , 为斜迆之态 , 古法遂失 。 元明书家皆中其弊 , 苦不自悟者 , 由不肯看东京、六朝各分、楷碑版 , 致右军面目 , 亦被掩失久矣 。 试玩此帖 , 当有会心处 , 然从未习分书者 , 仍难与语此也 。 ”从其临《黄庭经》可以看出 , 何绍基几乎是“我书我法” , 甚至是在“抄帖” , 让人难以理解他到底从《黄庭经》中学到了什么 。 但当对照他的跋语 , 再来细细品味其临作时 , 便恍然大悟:何绍基只是抽取了他所想要的“古屋漏痕法” , 别的 , 他一点都没要 。 况且原帖中是否有“古屋漏痕法” , 也不是一般人(“未习分书者”)所能理解的 。 何绍基在临摹中有所为 , 更有所不为 , 实乃大有为也 。
-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嫦娥与玉兔联手破谣言,证明月球是“广寒宫”
- 哈维尔穿越是真是假,真有平行空间吗?2027年的人类都消失了?
- 不愧是中国,又一世界之最诞生,比华为5G还牛,整整超越西方20倍
- 夫妻俩淘来一块石板当咖啡桌用了半辈子,竟是罗马帝国的珍贵文物
- 罕见银黑狐现身北京门头沟,竟如狗般乖巧,它们是如何被驯化的?
- 被外星人绑架的记忆是催眠大师虚构出来的?
-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地球是瞬间飞出去还是要等8分钟再飞出去?
- 螳螂到底是吃什么东西?
- 在鲸鱼腹中是一种什么感觉?一个手无寸铁的人,有机会逃生嘛?
- 十大回响,说说你是哪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