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亿年前三峡大坝基石、712公斤“水晶王”地质博物馆藏着宝藏( 二 )


除了巨型“水晶王”外 , 湖北地质博物馆内还陈列着许多颜色形态各异的水晶标本和水晶饰品 。 想知道它们有多美吗?不妨等开馆后亲自来看看 , 或许还能学会如何挑选水晶饰品 。
来自5.5亿年前的“镇馆之宝”
全球首块保存完好的“灯影恰尼虫”化石
一只来自5.5亿年前的灯影恰尼虫 , 作为“镇馆之宝”静静地躺在博物馆四楼展厅内 。 博物馆外弥漫着城市的烟火气 , 博物馆内积淀着古生物化石的岁月年轮 。
8.6亿年前三峡大坝基石、712公斤“水晶王”地质博物馆藏着宝藏
文章图片
灯影恰尼虫化石
王镝向极目新闻采访人员介绍 , 迄今为止 , 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延续了35亿年 , 其中 , 近30亿年是以单细胞的形式生活在海洋里 。 一直到大约6亿年前 , 海洋里突然出现了大量个体较大、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 , 最著名的就是埃迪卡拉动物群 , 而灯影恰尼虫与埃迪卡拉动物群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 。
这块“灯影恰尼虫化石” , 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块埃迪卡拉动物化石 , 也是全球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一块“恰尼虫”实体化石 , 1978年由湖北省地质局下属地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发现于湖北宜昌 。
体长约240毫米 , 最大宽度约29毫米 , 大叶的次级分支约13个 , 小叶的个数较少 , 纹理清晰可见......从5.5亿年前穿越至此 , 这只灯影恰尼虫将自己完整的轮廓展现在世人眼前 。
8.6亿年前三峡大坝基石、712公斤“水晶王”地质博物馆藏着宝藏】“灯影恰尼虫实体化石的发现填补了国际空白 , 不仅为我国震旦系层型剖面增添了新的动物群内容 , 而且为我国震旦系和世界上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的生物群依据 。 近年来 , 随着科研科考工作的进展 , 又在宜昌三峡灯影组地层中发现了更多新的灯影恰尼虫化石 。 ”王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