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24亿处罚风暴( 二 )


总体来说 , 投资者的维权成本减少 , 时间缩短 , 造假的责任人则需要承担更大的违法代价 。
此外康美药业的5名董事(其中包括4名大学教授) , 被判承担1.23亿元至2.46亿元不等的连带责任 , 这意味着如果康美还不完24.59亿元 , 教授独董们就要承担巨额赔偿 。
讽刺的是 , 康美药业2020年年报中 , 5人在康美药业每月所获得的报酬仅为1万元左右 。 上市公司的独董很多时候被视为“花瓶”角色 , 这记重锤 , 给独董们敲响一记警钟 , 提醒他们别光拿钱 , 也应尽到相应责任 。
02、造假始末
出生于广东揭阳普宁的马兴田 , 成长于粤东这个重要药材集散地 , 娶了个当地中药世家的闺女许冬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参炮制技艺”第十一代传承人 。
1996年马兴田与许冬瑾结婚后 , 先是靠着低价收购药农手中的稀缺药材田七 , 囤积居奇 , 待市场行情上涨时高价卖出 , 一进一出获利数十万元 , 第一桶金就这样攒下了 。
一年之后 , 夫妇俩创办了康美药业 , 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了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 , 研发多款国家级新药 , 成为国内医药界的明星企业 , 还在2001年登陆了资本市场 。
康美药业24亿处罚风暴
文章图片
(康美药业厂药品生产车间)
后来的判决文件揭开了个中的奥秘——2000年至2012年 , 时任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为康美药业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 , 受贿折合人民币共计约694万元 。
在那之后 , 就是康美药业一案最重要的故事情节——财务造假 。
2016年至2018年 , 康美药业合计虚增营收275.15亿元 , 占同期公告营业收入40%以上 , 虚增营业利润39.36亿元 , 占同期公告营业利润的三分之一 。
为了配合虚增的营业收入 , 康美通过财务不记账、虚假记账 , 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或银行对账单 , 伪造销售回款的方式虚增货币资金 。
2016年年报 , 康美虚增货币资金225.49亿元;2017年年报虚增299.44亿元;2018年半年报虚增361.88亿元 。
到了2018年年报 , 已被立案调查的康美药业再也无法继续遮丑 , 发布了一份经过更正的财务报表 , 将2017年的大部分财务数据一一推翻 , 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当属“消失”的299.44亿元货币资金 , 以及“从天而降”的195.46亿元存货 。
按照康美药业的狡辩 , 这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 美其名曰“会计差错” , 但偌大而悠久的资本市场上 , 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会计差错” 。
按照康美药业的说辞 , 公司账上有195亿元花出去 , 用来购买原材料了 , 只是这么多的存货放在仓库里 , 上至财务、下至仓管 , 没有人注意到而已 。
市界曾在《千亿中药帝国887亿造假始末》中分析 , 康美药业的存货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 很可能还存在水分 , 也大概率是下一个爆雷点 。
这不 , 2019年4月 , 马兴田还公开表示 , “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件事 , 货币资金减少299亿元的问题 , 并不是一笔勾销 , 而是大部分转为存货 , 我们的存货还是很有价值的 。 ”
康美药业24亿处罚风暴
文章图片
直到2019年年报 , 康美药业依然坚持自己的存货金额达到314.08亿元 , 存货跌价准备从上年末的6583万元提高到了6亿元 , 但还是微乎其微 。
这“最后的倔强”在2020年年报中不见了 , 期末301亿元的账面存货 , 被计提了211亿元的跌价准备 , 也就是说 , 康美药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认可的存货价值 , 只有90.4亿元 。
随便一挤 , 又是211亿元的水分 。
如果从财务造假的手段来看 , 康美药业以存货为幌子的手法其实相比虚增货币资金更为高明一些 。
市界在《为什么我们炒股总赚不到钱?》文中分析 , 如果将“生产——销售——收款”看做一个完整的交易闭环 , 那么“收款”之后再把钱花出去 , 用于购买资产投入再生产 , 就属于进入了第二个交易闭环 。
相比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造假 , 固定资产和存货的造假 , 更不容易被发现 。
只可惜康美药业一开始选错了剧本 , 等到被广泛质疑后才明目张胆地推翻数据 , 造假存货 , 未免过于自欺欺人了 。
03、康美现在还得起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