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若孩子经常做这三个行为,不成为“白眼狼”,也会是个失败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我国从古至今留下来的一句谚语,它形象地描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普遍的适应性。虽然时间是发展的,孩子也是发展的,一些逆转的现象让我们误以为孩子小的时候虽然如此,长大也许就变了。比如:>有的孩子小的时候淘气,长大了特别孝顺懂事;>有的孩子小的时候乖巧,长大了却异常叛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但是,抛去特殊的个例来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原因可能是:>淘气的孩子只是胆大贪玩,但是孩子品性没问题,懂道理,辨对错。长大了稳重了,自然懂事。>乖巧的孩子可能是表象,用“乖巧”讨父母欢心,实际上自己内心有想法。等到长大大了,有了足够的力量表达自己时,便会露出真实的自己。特别是之前惯用“控制手段”教育孩子的父母,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所以,我们不要用这样特殊的例子来给自己洗脑,孩子的发展是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的,不要以为孩子常见的错误言行无伤大雅,有的错误需要即使干预,才能早日帮助孩子纠偏,不至于越长越歪。下面这三个行为很有代表性,如果孩子经常做,不但会影响孩子将来人生和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导致孩子成为“白眼狼”。
文章插图
(1)从不会自我反省,都是别人的错。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人们一般有四种选择:>他责;>自责;>体会自己的感受;>体会对方的感受。>如果一个孩子遇到任何问题,冒出来的第一句话都是:“都怪你!”“都是因为你!”“你怎么……?”这就是典型的“他责”。如果孩子习惯于把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别人,那么他将来的发展一定是有限的。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和这样一个人合作,无论是合作实验项目、事业还是婚姻。
文章插图
不过说实话,现在有很多成年人依然存在如此行为。只要出现矛盾、遇到冲突,有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完全没错。吵起架来理直气壮,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反省”和“自省”。如果你和不同的人发生矛盾,你说出来的话中都是指责别人的内容,你就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我真的没错吗?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吗?我们大人的言行被孩子看在眼里,耳濡目染。如果我们做不到反省自省,孩子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习得,多半会跟随着我们的脚步,眼里只看得到别人的错误。这样的家庭如果出现矛盾,吵起来一定很热闹。因为都觉得自己对,所以吵得都很硬气。所以,想让孩子跳出“他责”,父母首先要学会反省自己,然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话语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改善问题的方法。(2)没有分享精神,认为自己“应该”独占。应该,这个词是非常关键的。无论孩子有没有分享出去,如果他大脑中认为他“应该”独占这些东西的话,他多半是被父母溺爱出来的。从小的时候开始,父母长辈就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他,没有培养他分享精神,让他认为他就应该占有这些,没有丝毫抱歉之意。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了无论赚了多少钱,都有可能不给父母一毛。如果父母的财产不全给他,他也会认为父母做错了,会指责父母。
文章插图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种自私的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如果我们和老人一起生活,有好吃的即使我们不吃,也应该让孩子和老人一起分享;>如果是小家庭生活,我们即使舍不得,哪怕只尝一口,也要参与一下,让孩子明白,好东西是需要和父母一起分享的。>和同学朋友出去玩的时候,让孩子带一些方便分享的小零食,培养孩子分享精神。>这里的“分享精神”,是主动分享,而不是强迫孩子(尤其是三岁之内)去分享。特别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刚刚建立“所有权”意识,我们更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他们特别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合理引导,在生活点滴中给孩子做示范。如果我们有分享的精神,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更容易学会分享。
文章插图
(3)我是宇宙中心,你们都要听我的。现在很多家庭是“4+2+1”模式,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都格外尊重孩子,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适当听取,是正常的。但是,要是过分了,则容易养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或“娇小姐”。如果孩子可以自己走,非要妈妈抱,可妈妈已经很累了。这时候,如果没人(包括妈妈自己)告诉孩子:“妈妈很累,不能抱你。你可以让爸爸抱,或者自己走。”而是妈妈依然顺着孩子的心意,不顾自己辛苦将孩子抱起来,那么这便是“溺爱”,是“过度顺从/妥协”。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妈妈已经做好了饭,可孩子一看不爱吃,非要让妈妈重新做一份其他的饭菜。>一家人按照计划去某个景区游玩,可是孩子不想玩了,非要一家人陪他回家。>这些“过度顺从”都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性格。不但看不到别人的辛苦,更不会心疼别人。如果你把孩子这样养大了,将来他成为“白眼狼”的时候,千万别喊委屈。因为,种什么豆结什么果。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