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二 )


并且不侵犯别人的隐私。
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文章插图
上厕所要避开孩子:给孩子科普“身体知识”
“一位宝妈带5岁儿子进女厕”的新闻曾引发空前热议。
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文章插图
有的网友认为带孩子进异性卫生间,
损害了其他人的隐私和权利;
也有网友认为应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给妈妈多一些理解。
其实更让网友在意的是,
5岁的小男生其实已经早已有了性别意识,
母亲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文章插图
孩子的性教育,早就从出生就开始了。
我们会根据孩子的性别去准备衣服。
也会对女孩叮嘱:
你是女孩,所以你只能上女厕所。
爸爸上洗手间的时候,你也不能跟着去。
......
这一切都会影响孩子对性别的认识。
从儿童心理学来说,
从3岁开始,
异性父母上厕所就尽量需要避开孩子。
邻居家的女儿欣欣每次出门,
无论是不是公共场所,只要想尿尿了,
脱下裤子就尿。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
她从小在家就没有被教育过,
上厕所是一个隐私行为。
父母上厕所时,
孩子跟着一起,父母并没有阻止。
长此以往,孩子没有这个认识:
私密部位是不可以给人看的。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说,
儿童在18个月-2岁时,
对性别的理解还很表面简单,
但对于性器官,
他们有了一种模糊的探索心理。
父母可以暂时不做太多干预。
到了3-5岁这个阶段,
是孩子逐步获得性别印象、建立自身性别角色的重要阶段。
他们会对性别差异产生强烈好奇,
她会直接问大人自己是从哪里来。
甚至还会打听关于生育和分娩的各种器官,
也开始注意到了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差异。
这个时候,父母的引导就尤为重要。
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文章插图
就像我家4岁的女儿也会问我:
“为什么我上厕所就要坐着,男孩子就要站着呢?”
抓住这些机会进行科普,
反而可以让孩子对身体发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朋友琳琳曾有过一件尴尬的事情。
一次,她来例假了,带着血的纸被放到了垃圾桶里。
4岁的儿子看到后,问她:
妈妈你怎么了?屁股怎么流血了。
她最开始的反应,其实是尴尬。
没多久,她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
于是,她对孩子说:
妈妈肚子里里边有个小房子。
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叫月经的小精灵来帮助打扫子宫。
妈妈流出的血,就是月经精灵打扫出的垃圾。
儿子又问:所有女生都有吗?
朋友回道:
很多小女孩没有月经精灵,
是因为房子还没有建好,长大后他们自然就会来了。
儿子是懂非懂,点了点头。
在这些时刻,
其实不必用代指、撒谎等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用科学和坦然的态度去解答孩子困惑,
对孩子的自我认知、情感认知都有重要影响。
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文章插图
异性家长不要给孩子洗澡: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演员黄磊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给女儿洗澡生活细节。
他的本意是说,小女儿是个小吃货,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吃。
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文章插图
可很多网友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姑娘大了,还用爸爸给洗澡?”
网友的担心,其实很正常。
美国育儿专家西尔斯曾经说过:
“爱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达爱也有尺度和分寸。
只有如此,爱才不会成为变态的掩饰。”
在一个韩国综艺节目上,
一个父亲喜欢和成年女儿一起洗澡,
并称“我的女儿=我的身体”。
而女儿已经开始反感,并称不喜欢这样的做法。
父母|孩子三岁以后,这三件事必须避开孩子,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
文章插图
这种令人毁三观的行为,
也引起网友们关于“异性父母和孩子共浴”的话题讨论。
在孩子3岁以后,
就该慢慢减少异性亲子共浴了。
4岁以后,异性家长需要彻底退出帮孩子洗澡的场景。
并在同性家长的鼓励下,
培养孩子自己独立洗澡的能力。
心理治疗师艾瑞克森在《青少年的同一性问题》中提到:
一个男孩需要模仿他的父亲使自己成为一个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