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能掌握自己的内心才算是真正的自由人!( 二 )


五 更好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中国古人对道家的评价最多的就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能掌握多少自己的心,就能避免多少干扰,就能让心做到多少专注!人的专注力强了,学习能力自然也强。
掌握能心的方法佛道很像,而且对其评价也差不多,但发心不同!所以两家的方向也不同!可能有读者觉得发心不同方法一样但方向不同是不是太唯心了?这并不唯心,这是很客观的现象。
这好有一个地方你不想去,但你不得不去,这条路肯定是越来越难受;如果你想去,你哪怕走得快,但你不会越来越难受;这就是发心不同造成的。
如果大家看文章以学习的角度看,可以看到文章中的知识。如果以批判的角度看,可以看到文章中的错误。这也是发心不同导致的区别。这也是学文章看书的方法,大家看书前得有个目的,就像古时修行者进山一样。如果没有目的进山,往往是走一趟啥也没得到,如果有目的,不管是采药,还是游览都会有所得!
佛家的发心叫出离心,很好理解就是离开六道之心!要认清六道轮回之苦,产生认为六道虚幻痛苦,产生脱离六道轮回之心,然后在此基础上佛家再以善护念等方法照顾内心。
道家的发心则是求真、修己,所以道教修行又叫修真,炼己。是帮人掌握内心,调节内心好在今生过的更好的心。在此基础上我们道教再让锻炼专注力,了解内心的声音,以此锻炼心为君。
佛还说般若,什么是般若?就是智慧,又讲根器,这根器类似于我们道教说的上中下三士。可以说两者都认为人智慧不同,修行的方法也不同,但智慧高者修行有利的一面更高。
为照顾上中下三种不同的人,这里说的方法非常简单,但也对这三种人都有用,其法在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用,那些士人就以此法锻炼自己,逐步掌握自己的内心。其中杰出者有在近代有曾国藩,感兴趣的人就可以看看《曾国藩日记》。
此法表面上是写日记,当然你懒得写想一遍也没关系。但关键是发心和目不是记事,而在记情。
在记情的时候问自己记这种情绪是否对?是不是过了?是不是可以控制?自己是不是可以让情绪变得更正面一些?如此种种问题大家可自己发问。
当然如果愿意精进者最好还是写下来,隔一段时间翻一番就可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可以给人带来上文中四种利益,还有诸多利益,愿意修行自己的人可以坚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