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永创IPO携创始人“原罪”闯关创业板:关键股东低价入股引利益输送与股份支付公允性之疑( 三 )
也就是说 , 在华泰永创中 , 其目前的高管团队中 , 除财务负责人和代持人何良军外 , 其余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三个副总经理以及一位核心技术人员皆来自于与之同业竞争的国企——中冶焦耐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华泰永创之名与鞍山华泰颇为相似 。
高管团队几乎悉数来自于国资控股的鞍山华泰及其关联企业 , 其中多人为规避任职法规 , 一边在国资企业任职 , 另一边却偷偷入股同业私企存“利益输送”之嫌 。 华泰永创的相关合规性和独立性皆需打下一个大问号 。
2)第一大外部股东低价入股 , 股份支付公允性待榷
文章图片
除了华泰永创创始人“原罪”引发的合规性和独立性质疑外 , 一家重要股东的低价“突击”入股并由此牵扯出估值公允性问题也需华泰永创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
2020年2月 , 华泰永创开启了其此次IPO前的最后一轮外部增资扩股 , 建龙集团以货币5800万元认购华泰永创该次增发的1312.22万股 。
经过上述增资 , 建龙集团则以16.85%的持股比例仅次于徐列成为了华泰永创的第二大股东 。
就是建龙集团完成上述认购的五个月后 , 2020年7月 , 华泰永创便正式与东北证券签署了《关于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境内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之辅导协议》 , 由此正式拉开了其IPO之旅 。
按照建龙集团斯时的认购价格计算 , 其入股华泰永创仅约为4.42元/股 。
可以类比的是 , 早在三年前的2017年 , 北京清新诚和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清新诚和”)和北京易云健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易云健行”)两家外部股东也曾分别认购华泰永创相关增资股份 , 而斯时 , 两家机构的入股价格便已经达到4.33元/股 。
也就是说 , 经过了三年的发展 , 建龙集团在2020年的入股价格竟还依然停留在三年前的低价 , 而华泰永创的净利润在2017年至2020年间的净利润已经出现了显著增长 。
对于建龙集团入股价缘何“三年几乎未变”的公允性质疑 , 华泰永创解释称 , 清新诚和、易云健行入股时 , 按照公司管理层股东承诺的2016年净利润2400万元进行估值 , 根据投后股本计算每股收益为0.41元 , 对应市盈率为10.56倍 。 该价格为“充分考虑了华泰有限作为非上市公司、行业地位﹑盈利稳定性、净资产规模、股权流动性等方面因素而协商确定” 。
而建龙集团入股时 , 则“参照2018年度账面净利润为基数 , 并且不低于清新诚和、易云健行2017年投资入股价格4.33元/股 , 故双方经磋商最终确定的增资入股价格为4.42元/股” 。
“建龙集团入股时 , 华泰有限2018年母公司未审净利润1565.58万元 , 对应的投后市盈率为22.10倍 。 ”华泰永创由此认为建龙集团入股价格具有合理性 。
“2020年增资扩股的入股价格却以2018年的净利润为定价基准 , 这明显不具备合理性 。 ”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讯 , 2020年和2018年相比 , 一家发展中的企业在这段时间内 , 基本面很可能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 , 如果继续沿用一年前的财务数据 , 明显是难以说得通的 。
对此 , 华泰永创给出的解释则是:“2017年、2018年 , 华泰有限母公司未审净利润分别为1983.81万元、1565.58万元 , 出现逐年下降趋势 , 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44.16万元 , 较2018年同期561.59万元虽有所增长 , 但由于过往期间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和波动 , 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仅作为参考 , 未作为定价依据” 。
种种细节显示 , 华泰永创的上述解释实在“牵强” 。
据华泰永创披露的一份有关建龙集团入股的流程时间表显示 , 建龙集团于2019年9月开始接洽入股事宜 , 2019年11月 , 双方确定入股价格及相关事项 , 2020年1月 , 双方签订增资协议并实缴出资 , 同年2月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
可见 , 建龙集团入股价格确定之时 , 已经是2019年11月 , 而此时 , 如果华泰永创说自己对2019年的业绩尚难有预判 , 这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
要知道的是 , 据华泰永创递交的IPO申请材料显示 , 正是在2019年 , 华泰永创业绩开始爆发增长 , 其在当年录得的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的不到2000万元一举暴增至4226.48万元 。
“在2019年11月时 , 华泰永创应该是对自己2019年的盈利情况了然于心了 , 业绩与2017年清新诚和、易云健行入股时承诺的业绩2400万上涨了近80% , 但建龙集团依然以2018年的低业绩为估值基准 , 入股价还基本和三年前保持持平 , 这明显是有违公允价格的 。 ”上述保荐代表人认为 。
- IPO观察|井松智能官司缠身,年底“突击创收”引质疑
- 近日|去年营收69亿,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国际复材冲刺创业板IPO
-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IPO配售对象黑名单
- 奥浦迈冲刺科创板IPO,如何破解下游客户产品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风险?
- 眼科医院扎堆上市,10名医生能否撑起清晰医疗港股IPO?
- 梦金园IPO前多家省级代理濒临倒闭
- 网易云音乐公布IPO定价,近2亿月活值不值400亿?
- 品牌化战略、“端到端”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是洪九业绩高增的基石。|万亿鲜果市场,洪九果品为何能成为行业破局者?|IPO前瞻
- 华泰证券:哪些行业近期处于资金流入状态?
- “辣条第一股”线下销售猛!卫龙IPO缺乏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