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宝|父母不停地催催催,可能才是孩子拖延的“元凶”

孩子是世界上最多变的一个物种,有时候可爱让你无法招架,有时候因为拖延磨蹭分分钟钟可以让你宇宙爆发裂变。
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最让家长苦恼的教育问题,估计“孩子磨蹭”问题可以进入前十名。这个磨蹭,可以说横扫各个年龄段,从四五岁到青春期,让每个家长苦恼不已。
二宝|父母不停地催催催,可能才是孩子拖延的“元凶”
文章插图
朋友家每天「日常四大催」定时上演: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一天三场,天天循环播放。在跟我讲故事时候都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大宝,7点,起床了”第一次催促,时间滴答过去了十几分钟,奶奶二次催促开始了!儿子终于伸下懒腰,应了一声,但还是赖在床上,等着别人给他穿衣服;衣服穿完了,小家伙又跑到玩具间去玩玩具了,她奶奶催得不耐烦了,开始带着脾气吼叫着我的名字,“你看你儿子起床这么久了还不去刷牙,应都不应”,我在房间里已经听得不耐烦了,小家伙是免疫了,哼都不哼一声!我生气加吼叫“马上,立刻去刷牙”小家伙这才去卫生间刷牙!
刷完牙又开始催吃饭,吃个饭也不专心,这里摸摸碰碰,那边吃一口,休息个半天,发呆一下,就这样一顿饭吃个40分钟到一个小时,两个老人家担心孩子吃不饱,这边一直催着快点吃,那边饭冷了再热,幼儿园最迟9点到校,孩子大部分时间都迟到。
二宝|父母不停地催催催,可能才是孩子拖延的“元凶”】晚上小家伙磨蹭不想睡觉,每两下喊“我肚子饿”或是我要上厕所,他爸爸有时候会生气的吼叫,有时候还会打骂,这样在安静夜晚,就会听到委屈哇哇大哭的声音在楼上楼下回响……
身有同感,在与孩子“磨蹭”斗智斗勇过程中,自己的心肝脾肺大脑都被伤了遍,更重要是还伤了与孩子的感情。据相关调查,高达80%的孩子在“出门 、写作业、收拾玩具、洗澡、睡觉”等环节最容易遭到家长的催促。那么为什孩子会喜欢磨磨蹭蹭呢?
孩子的世界,与你的关注点不同
著有《拖延心理学》的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认为,“拖延的毛病,既非恶习,也非品行问题,而是由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征”。
在孩子的世界里,你是他的全部,对于你他有太多依赖,有时候他的行为仅仅是为了得到你的关注!
二宝|父母不停地催催催,可能才是孩子拖延的“元凶”
文章插图
在怀了二宝后,我已经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二宝身上,已经很少晚上陪大宝睡,给他讲睡前故事。有一天晚上,小家伙从9 点折腾到11点还没睡,孩子他爸生气地打了他,小家伙不依不饶哭着,喊着要妈妈。
等小宝睡着了,我走进隔壁卧室,抱着大宝,温柔跟他说:“为什么还不睡啊?”小家伙吸了吸鼻子,带着哭腔说:我想要妈妈,妈妈现在都只要弟弟,都不陪我了,呜呜……?”
我鼻子有点酸,抱着大宝,轻轻拍着他的背,说:“都是妈妈不好,最近没顾到大宝了,妈妈跟你道歉!来妈妈陪你!没多久,小家伙也累了睡着了!”
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
所以作为家长有时候我们对孩子,不是从孩子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以大人标准去要求他,给他压力,就拿孩子玩玩具来说,他要玩完了再吃饭,你要他先吃饭再玩,这就是一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他会下意识用他能理解方式来对你行为表示抗争。有时候跟孩子讨价还价,对任何一方都是不好的!
拖延人之常态,但不能形成习惯
快起床了!
快洗脸呀!
快吃饭啦!
快上学啊!
……
这个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很熟悉,每天我们像个喇叭一样,播放着相同的内容,催着娃从起床到上学到做作业到睡觉,一天也就这样过了。
二宝|父母不停地催催催,可能才是孩子拖延的“元凶”
文章插图
有时候在催的过程中,家长感觉与其催还不如自己做,速度也快,还不会被气得半死,例如衣服帮孩子穿了,鞋带帮孩子绑了,饭给孩子喂了……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也就不奇怪。
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和习惯,对自己的事缺乏参与感,总是很有“耐心”地等着家长来“解围”,父母帮忙越多,孩子越磨蹭,自理能力越差。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优雅说或原谅说,孩子还小,这只是他下意识的行为,但是长此以往下去就容易养成孩子散漫,没有自律性格,做事效率低下,缺乏组织和计划能力,长大了进而影响他的学业事业!